2023/11/17

文旅前沿 | 文旅部发布《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制定了《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计划》明确,到2025年,国内旅游市场规模保持合理增长、品质进一步提升。国内旅游宣传推广效果更加明显,优质旅游供给更加丰富,游客消费体验得到有效改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效能持续提升,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更加健全,现代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内旅游市场对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突出。围绕加强国内旅游宣传推广、丰富优质旅游供给、改善旅游消费体验、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支持经营主体转型升级、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升旅游市场服务质量、加强市场综合监管、实施“信用+”工程等九个方面提出30项主要任务。具体如下。 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旅游消费需求,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提升国内旅游市场的规模和品质为重点,坚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进一步改善旅游消费环境,提振旅游消费信心,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质量第一。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强化质量责任意识,推动建立全员、全要素、全链条、全过程、全数据的新型质量管理体系。引导经营主体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旅游市场规模实现合理增长。 ——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和供给,统筹规范和发展需要,一体推进国内旅游提升工作。 ——坚持问题导向。顺应旅游消费大众化、出游个性化、需求品质化的发展趋势,聚焦游客诉求集中的领域和问题,完善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游客满意度、增强获得感。 ——坚持改革创新。深化国内旅游市场重点领域改革,坚持创新驱动和融合发展,不断探索新做法、新模式、新机制,以改革创新成效激发国内旅游活力。 ——坚持协同推进。强化部门协作和区域联动,不断提高政策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增强国内旅游提升工作合力,畅通国内旅游大循环。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国内旅游市场规模保持合理增长、品质进一步提升。国内旅游宣传推广效果更加明显,优质旅游供给更加丰富,游客消费体验得到有效改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效能持续提升,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更加健全,现代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内旅游市场对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突出。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国内旅游宣传推广 1.创新旅游理念宣传。积极宣传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创新举办“5·19中国旅游日”活动,将其打造成为广大游客和旅游从业者的节日。推出一批优秀旅游公益广告和书籍、影视、动漫赋能旅游特色案例。 2.加强旅游形象推广。围绕“旅游中国 美好生活”国内旅游宣传主题,实施“跟着季节游中国”“城市巡游记”“我的家乡有宝藏”等专项推广,开展“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中华文化主题旅游推广。统筹跨省区域旅游宣传推广,鼓励支持区域性旅游宣传推广联盟和相关省市共建机制、共拓市场、共推产品、共享成果。 (二)丰富优质旅游供给 3.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创新旅游产品体系,针对不同群体需求,推出更多满足市场需要、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开发体验性、互动性强的旅游项目,着力推动研学、银发、冰雪、海洋、邮轮、探险、观星、避暑避寒、城市漫步等旅游新产品。发展绿色旅游,推动出台推进绿色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智慧旅游发展,培育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新场景。推动科技赋能旅游,进一步推进新技术在旅游场景广泛应用,更好发挥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作用,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 4.打造优质旅游目的地。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实施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指导推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推动提升乡村旅游运营水平。推出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乡村旅游集聚区、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 5.促进旅游新业态有序发展。推进“旅游+”和“+旅游”,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交通、商业、工业、航天等领域深度融合。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新型旅游消费目的地。拓展旅游演艺发展空间,发展特色旅游演艺项目,推动旅游演艺提质升级。培育文体旅、文商旅等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寻味美食去旅行”品牌项目。推进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重点区建设。推动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景区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基地。 6.推动旅游业区域协调发展。紧密围绕区域重大战略以及重点城市群等,进一步推动各类文化旅游带(走廊)等建设。推进东中西部跨区域旅游协作,探索互为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的合作路径。 (三)改善旅游消费体验 7.优化旅游消费服务。推动优化景区预约管理制度,准确核定景区最大承载量,进一步提升便利化程度。优化消费场所空间布局,完善商业配套。建立健全质量分级制度,促进品牌消费、品质消费,切实提升游客消费体验。 8.推进平台载体建设。加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及试点城市建设,推动示范城市提质扩容,强化动态考核,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示范及试点城市加强消费联动及产业协作。推动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规范创新发展,开展24小时生活圈建设试点,提升夜间消费品质。 9.实施消费促进计划。开展“百城百区”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鼓励各地与中国银联、合作银行、平台企业等加强合作,实施消费满减、票价优惠、积分兑换等惠民措施。开展全国文化和旅游惠企乐民活动,组织各地结合法定节假日、传统节日和暑期等旅游旺季,因地制宜推出消费惠民措施,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旅游惠民活动。 10.加强标准制定实施。完善旅游标准体系,以促进旅游产品升级和服务品质提升为导向,加大标准制修订力度,提高标准实施应用水平和效果。推动实施旅游民宿国家标准,制定民宿管家服务规范行业标准,开展《导游服务规范》等旅游业国家标准宣贯工作。 11.加大文明旅游宣传力度。培育行业文明旅游工作标杆,发挥引领作用。开展系列宣传实践活动,征集发布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典型案例,发布文明旅游出游提示,营造文明旅游环境。 (四)提升公共服务效能 12.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各地加大旅游

192023/09

行业研究 | 探索场景理论的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思路

乡村文旅融合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2022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开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文化赋能作用,挖掘提升乡村人文价值,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场景理论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场景”一词来源于英文“scenes”,最初应用于电影研究和生产实践。以芝加哥大学教授特里•克拉克(Terry Clark)为代表的新芝加哥学派,将场景引入社会学领域,认为通过特定方式将空间、设施、人群、活动等不同场景要素组合在一起,可以激发文化魅力,打造富有真实性(Authenticity)、戏剧性(Theatricality)和合法性(Legitimacy)的消费空间,从而带动文化消费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以场景理论为引领,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要坚持新思路,探索新模式。具体来说,乡村文旅融合新场景建构要坚持真实性、戏剧性、合法性等原则,推动空间、设施、人群、活动等要素与乡村文化的融合。 一、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要坚持“三原则” 第一,坚持“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具有多重指向,包括外在事物的真实、客观情境的真实以及情感体验的真实等。“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乡村文旅发展要注重保持乡村的原真,营造原汁原味的乡村情境。一是加大自然生态保护,突出恬淡、舒适、愉悦的田园生活特质;二是“守旧如旧”,加大古街、古民居、古牌坊、古井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保留乡土维度,留住乡村的“根”,让故园可寻,让乡愁可依。 第二,坚持“戏剧性”原则。“戏剧性”指新颖有趣的外观、艺术化的展陈方式、充满矛盾冲突的故事题材、各色元素的杂糅混搭,以及主体之间“看与被看”的双向体验。在充满戏剧性的情境中,消费者的多种感官体验被充分调动,可以获得类似观看戏剧表演的沉浸式体验。目前“沉浸式旅游”已成为文旅行业的热词,各种沉浸式展览、沉浸式剧场、沉浸式剧本杀等业态相继出现。乡村文旅发展要挖掘乡村资源的核心价值点,借助AR、VR、MR等数字展陈技术,对田园牧歌风光、农耕文化底蕴、传统民间技艺进行多维度、多模态展示,以打造富有沉浸式体验的乡村旅游。 多空间沉浸式演艺《遇见大庸》 第三,坚持“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强调以道德为依据,坚持形式与内容互为表里,乡村景观、人群活动与文化意蕴内在一致。乡村是基于一定的血缘、地缘关系而形成的聚居地,在漫长的岁月洗礼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自然风貌、民风乡约和道德规范。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要立足以上特质,实现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传承与创新的和谐统一。目前有些乡村为了吸引眼球,热衷于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对流行时尚和热点文化进行嫁接和移植,导致乡村旅游产品“不伦不类”,挫伤了游客的游玩兴趣。乡村文旅消费新场景构建必须要规避以上问题,力争做到“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实现个性化、差异化发展。 吕家古村落民宿 二、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要推动不同场景要素的融合 一是融合空间要素,打造“乡村观光游”消费新场景。乡村空间是维持村民邻里关系的物质基础,包含村庄、集镇、农户院落等生活空间,菜园、农田、牛棚鸡圈等生产空间,以及具有生态涵养功能的森林、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空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打造

192023/09

行业看点 | “沉浸式”风起,文旅产业乘势而上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文旅领域加速应用,沉浸式文旅项目在各地不断涌现。当前文旅市场加速回暖,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加快推动沉浸式旅游发展,有效增加了市场新供给,也为文旅产业发展和扩大文旅消费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沉浸式”成为文旅消费热点,几乎覆盖吃住行游购娱所有领域,内核元素越来越丰富。景区、博物馆、游乐园等运用全息投影、增强现实、智能交互等技术,打造身临其境的场景,将观光“打卡”变成深度体验;许多演出也构造了虚实结合的情景式场面,邀请观众登台互动,融入剧中世界。沉浸式餐饮、酒店、交通等创造了消费新场景,让消费者体验升级。文化和旅游部此前发布了20个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从夜游锦江、大唐不夜城等景区,到《又见平遥》《知音号》等演出,树立起一批文旅业态创新的标杆。 游客体验是旅游产品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游客的“获得感”。大受欢迎的背后是消费者对更高水平、更多形式、更加丰富的文旅产品的需求。单一的景区游览、文字讲解、静物展示等旧有业态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在兼具故事性、娱乐性、艺术性的沉浸式项目中,游客从“看画人”变成“画中人”,观众从台下走向舞台中央,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消费者的感官体验和情感共鸣得到充分满足,顺应了眼下消费升级的趋势。 文旅资源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使沉浸式项目具有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等特征,促进了文旅产业和消费的双升级。沉浸式项目作为“增量”,是传统文旅产业盘活存量资源、谋求转型升级的良好选择,投入较低、风险较小、回报较快,相对小众的文旅项目可以借此吸引到更多流量,较为成熟的文旅项目也可以提升留客能力、吸引二次消费。新产品的供给、新业态的培育,为行业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形成新的增长点。

122023/07

【康旅 | 行业看点】为更好担负新的文化使命贡献文旅力量

深刻认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重要论断的重大意义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思想。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深刻剖析文化的本质、功能、作用,深刻总结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等之间的关系,深刻揭示人类社会文化发展变迁、文明产生演进的一般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建设的时代环境、重要意义、方向导向、目标任务、战略步骤、根本动力、实践路径等,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的文化篇章,大大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地位作用的认识开辟了新境界,对文化建设、文化传承发展规律的把握达到了新高度。 描绘了担负新使命、奋进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推动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就新的历史起点上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等重要要求,描绘了担负新使命、奋进新征程的宏伟蓝图。面向未来,我们要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更好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发展进步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坚持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深刻阐明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内涵要义,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

122023/07

【康旅 | 行业看点】夜游文旅专家刘兵:文旅项目如何打造引爆人气的沉浸感体验

“沉浸式体验”成为了高频热词,受到广泛关注,从场景、内容、科技和艺术等多个维度全面渗透,而如何围绕“沉浸式”做文章,成为文旅人言必谈及的话题。 “不夜城”文旅街区项目尤其引人注目。沉浸感体验应如何打造?在本文中,刘兵将分享一些他的独家观点和方法,希望能帮助我们拨开一些迷雾。 文旅项目的顶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周边市场环境,包括区位、交通、潜在竞争者、市场特征和未来消费趋势,以及客源结构等等,了解清楚了市场,才能确定沉浸式业态的布局方向和具体落地什么样的沉浸体验项目。 二、提升沉浸感的技术手段 其中,互动体验

122023/07

【康旅 | 行业看点】文旅行业复苏迎来暑期重头戏

文旅行业复苏迎来暑期重头戏 暑期历来是旅游旺季,暑期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也是全年消费促进活动的重头戏。围绕促进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文旅部将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惠民措施和消费活动,着力丰富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内容,加大消费惠民力度,创新消费产品供给,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2023年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主场活动的启动,将进一步活跃暑期文化和旅游经济,在人间烟火气中增添更多“文化味”,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消费迈上新台阶,助力全国文旅产业持续向好向上提升。 2023中国旅游休闲娱乐产业年会 | 数字科技助力沉浸式文旅新业态高质量发展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司发布了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名单。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加速回暖,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力盎然,线下消

122023/07

【康旅 | 行业看点】打响河北文旅品牌 精准拓展京津市场

河北文旅动态 打响河北文旅品牌 精准拓展京津市场 河北拥有环绕京津的独特区位优势,京津是河北最主要的省外客源市场,京津市民的旅游消费需求非常旺盛。随着大众旅游的蓬勃发展,周末游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种刚性需求。近年来,河北旅游宣传推广的一个核心目标就是打造京津游客周末休闲度假首选目的地,让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成为新时尚。 河北建立金融服务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 为加快建设文旅融合、全域全季的旅游强省,积极发挥金融赋能作用,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监管局日前建立河北省金融服务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 该机制旨在充分发挥金融优化资源配置优势,聚焦“五带”建设,找准金融服务文旅着力点和发力点,通过建立金融服务文旅专家团队、命名河北优秀文旅金融服务机构、总结宣传推广典型案例、分类别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等举措,形成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2023健康文旅产业发展大会”在河北保定举办 6月20日,“2023健康文旅产业发展大会”在河北保定举行。本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国旅游协会、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政府

152022/12

【康旅 | 行业看点】到2022年,河北省4A级以上景区全部建成智慧旅游景区

河北文旅动态 河北展区精彩亮相海峡两岸(厦门)文博会 12月4日至7日, 第十三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文博会由中共中央台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厦门市人民政府、台湾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承办,是唯一以“海峡两岸”命名并由海峡两岸共同举办的国家级大型文化展会。本届文博会,河北展区采取综合装展形式,突出文旅融合、冬奥、雄安等元素,充分展示了河北省地域文化特色。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那书晨主持召开第六届省旅发大会总体规划汇报会 厅相关处室、邯郸市有关部门及规划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那书晨要求:要紧扣时代主题,体现高度;做好项目筛选;谋划好大会期间重要展览展示活动;完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线上线下办会模式;统筹考虑,合理确定大会召开时间;抓紧研究需要省委、省政府支持的政策;坚持“节俭、绿色、安全、务实”的办会原则,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禁违规违纪,坚守红线、底线;加强总体规划、宣传口号等研究力度,加快总体方案起草进度。

152022/12

【康旅 | 行业看点】当前我国文旅行业现状呈现十大特点

河北文旅动态 全省文旅系统恪尽职守,持续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会议指出,“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战略任务是构建和完善社会文明促进和提升工程,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现代旅游业体系、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体系。2021年,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努力创作优秀文艺作品、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开创新局面。 当前我国文旅行业现状呈现十大特点 其中包括320个项目,总投资6194.1亿元,拟融资2325.4亿元,本次遴选的项目将纳入全国文化和旅游投融资项目库,作为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及金融机构开展政策支持和金融服务的参考。其中,长城、大运河等沿线项目约占项目总数的10%,总投资额943.8亿元;产业扶贫类项目约占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