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个重点村落
各具特色的乡村农文旅名片
秉承“以文为脉,以人为本,以生态为基础,以产业为核心”的理念,康旅集团在井陉绵蔓河沿河湿地综合经济带项目中,认真挖掘每个传统村落的文化,从历史的瓦砾中寻根溯源,要“留得住文脉,记得住乡愁”。“在进行人居环境整治与提升前,我们为6个重点村落都做了文脉上的提炼。让‘一区、一城、两带、多中心’的构想更生动立体。”
例如,东元村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这里诞生了井陉第一名党员、第一个农村党小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井陉第一任县委书记,堪称井陉的“红色摇篮”。于是,康旅集团便以“红色资源”为核心,修复第一书记赵玉祥故居,建设红色文化便民广场,增设红色文化主题标语等氛围,打造“红色风景线”,让红色文化气息和乡土特色和谐共融。而威河西村,依山傍水,泉群密布,素有“北方小江南”之称,康旅集团以“荷花、鲟鱼、泉群”为主题,引汩汩泉水、建白色清漪桥,种植月季、野花组合,形成“小桥流水”的诗意景观;同时,建设冷泉公园,增加绿化面积12000平方米,依托当地水资源及湿地优势,因地制宜建设鲟鱼产业配套设施,助力打造泉群养生度假之地。
井陉县东元村提升改造前
井陉县东元村提升改造后
井陉县威河西村提升改造前
井陉县威河西村提升改造后
如今,立足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打造的“苹果创意休闲村”——洛阳村、“泉群养生度假村”——威河西村、“烈士精神教育村”——冶里村、“亲子休闲主题村”——北防口村、“红色文化深度体验村”——孙庄村、“百年党史教育村”——东元村,已然展现在我们面前。一个村落,一张特色文旅名片;一张名片,一部历史、一段故事、一脉文化;康旅集团在文脉梳理中收藏乡愁印记,以本地特色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
改造后的井陉县冶里村
改造后的井陉县洛阳村
改造后的井陉县北防口村
改造后的井陉县孙庄村
“或许别人是在做工程、做建筑,而我们想要做的,是提炼文脉、打造绿色空间、让产业更有活力。”
或许,这就是属于康旅的“匠心密码”:在项目中做到极致,不仅将目光局限在眼前的任务上,更将视角聚焦于井陉县的长远发展。
✦✦✦
179万㎡湿地生态修复
50里晚樱大道串联成景
✦ 乡村生态湿地修复 ✦
“踏水滩”“寻芳洲”“百泉湾”“玲珑崖”,也许我们不曾亲身真正感受过这些生态湿地的水草丰美、野趣盎然,但仅仅听到这些富有文艺气息的名字,便已心驰神往。
事实也确实如此,项目经理告诉我们,从远处眺望玲珑崖湿地,各色花儿竞相绽放,仿若一匹五彩画布近在眼前;清风徐来,花香四溢,花海中游人如织,陶醉于水光山色之中。
“这片湿地上,我们种植了许多品类的观赏类花卉和亲水植物,比如千屈菜、芦苇、波斯菊、粉黛乱子草等,以吸引鸳鸯、黑鹳等鸟儿将在芳泽中自由徜徉。还建设了亲水平台、码头等游玩设施,亭台、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让前来观光的游客,既可以踏水寻芳、嬉水享乐,也可以闲适垂钓,驻足静赏。”描绘起这片人与自然相谐的生态景象,项目经理的脸上洋溢着如数家珍的幸福。
湿地修复前
建设完成后,湿地上的如画生态景象(实景)
此外,在排出地下水、建设湿地挡土墙的过程中,项目经理及团队在紧张的工期下,依旧不忘谋求施工工艺的创新,巧妙利用井陉山区地势高低差,以及上下游水位高程差2m的条件,创造性采用“高低水位差盲沟排水”新方法,开挖盲沟,依靠纯自然排水形式,实现地下水自动外流,为康旅集团施工过程中的地下水排水、湿地流域挡土墙加固蹚出新路。
“五月底,我们四个湿地公园的项目主体建设便已经完工,但直到明年10月,我们都会一直有工人在这里负责苗木养护,保证湿地公园为民众们呈现最好的环境和景致。”康旅的工程建设,并不仅停留在“工程”二字上,它更是一份挖掘并展现了区域文化底蕴的作品;我们所做的,不只是对作品的打磨、雕琢,更希望它能始终以文化为脉络、以产业为核心,激发乡村新活力,经过时光洗涤,仍在绵蔓河畔熠熠闪光。
✦民生健身路——50里晚樱大道 ✦
与之建设理念相似的还有民生健身路,对这条全长26.8公里的道路,康旅集团不仅进行重修与提升,还特别将路面主色调设计为蓝色,别出心裁地在道路两侧种植樱花,形成“五十里蓝色晚樱大道”的盛景,把绵蔓河沿岸的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有机结合起来,将革命文化的红色、晚樱大道的蓝色、绿水青山的绿色相融合,串珠成链形成一条景观带,让井陉旅游资源“活”起来。
“此外,我们还打造了七公里的滨水道路区”,平坦宽阔的大路,绿色行道树装点宛若绿廊,两旁还有绵延的花海;岸边的文化景观,河面上的点点波光,蓝天白云映衬,浩荡河水依傍。沿滨水大道一路畅行,触摸飞扬的樱花花瓣,嗅到湿润空气中的清香,美丽乡村新生态如画卷,徐徐铺展眼前。
民生健身路建设前
建设完成的民生健身路—50里晚樱大道
✦两线道路升级,织就乡村幸福网✦
在道路修建与提升方面,除民生健身路外,康旅集团还承接了岩孙线、宜微线整治提升任务。完成挡墙等砌筑、硬化路面、路牙石安装,地被、乔木、灌木栽植等,30余天让“两路”提升工程高质量、高速度完成。提档两岸村貌村容档次,展现井陉的青山绿水、诗意田园。
“大概是3月中旬,我们接到了“两线提升”项目的一些新增施工任务,主要包括道路铺装、挡墙砌筑、两侧绿化等,但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不到一天。”
“那时候在我们心里,根本没有‘能不能’的怀疑,只有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随后,集团领导紧急调度30名项目经理、技术员赶赴施工一线支援,并深入井陉各项目施工现场、调度工程进度。正是因为各个部门的全力配合、全员奋战至次日深夜两点,我们才终于按期限完成了段庄节点300m路牙石铺装,以及孙庄节点混凝土浇筑、挡墙砌筑及绿化栽植等施工任务,并将20公里路面清理完毕。
如今,“畅、洁、美、安”的“两线”道路犹如新生的“血管”,充盈着古老而崭新的井陉,勾勒出“内外畅通、村村相连”的美好画卷,更犹如一条条上扬发展的曲线,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乡村振兴贡献着“交通担
“两线”道路提升成果
✦✦✦
陶瓷文化+特色种植+鲟鱼养殖
奏响乡村产业发展“合奏曲”
✦ 蝶变!陶瓷文化街 ✦
3月初,全长400米的“陶瓷文化商业街”施工现场,如今的大门、商铺、文化展示区尚未成形,井陉文化博物馆所在之地也只有一个圆形大坑,吊车、挖掘机等多种设备齐上阵,抢抓施工黄金期,争分夺秒推进作业。
那时,项目经理向我们详实地介绍了他的“陶瓷文化商业街”“宏伟蓝图”:定位——文旅交融的特色街区,核心——五大版块,陶瓷与水交融。
“这条街的地形条件复杂,施工场地较小、散点多,大型机械和车辆进出不便,而且2个多月的施工周期非常紧张。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工人24小时不间断施工,项目经理、技术员轮流值班,保证施工问题能够及时、有效解决。
“除了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之外,我们在建筑物造型上也用了一些小心思。1989年,有上千年历史的井陉窑不是在这里被发现了么,而且,南横口还是其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个片区,所以我们特地将陶瓷文化博物馆做成了圆拱形,与井陉窑的形状特点以及它背后的历史文化相呼应。”
6个月昼夜不停,康旅速度和康旅人的齐心,让陶瓷文化街迎来了蝶变重生、惊艳亮相。7月8日傍晚,井陉陶瓷文化风情街正式开街,并赢得了在场领导的夸赞:“做得真漂亮!”
建成后的陶瓷文化街
✦ 完善乡村产业配套设施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进行村庄环境提升与改造的整体规划时,除去墙面的美化、树木种植和道路整修外,康旅集团也在前期规划时从各个村庄的情况出发,修建一些他们所需要的设施,让农村特色产业加速实现现代化、适应更广阔的市场需求。
井陉县洛阳村拥有2000多亩优质苹果园,年产量可达1800万斤,是石家庄最大的苹果种植基地。康旅集团立足“苹安小镇”的特色产业优势,让一座崭新苹果展销大厅在村口矗立,让“颜值与口感并存的苹果”,与村民、游客零距离接触。
此外,康旅集团围绕威河西村丰富的冷泉资源及鲟鱼养殖产业,通过道路修复、绿化、美化等形式,进行基础设施配套打造。为东元村修建村史馆,以更好地留存文化资料、呈现历史积淀。我们存在的意义,是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乡村,高质量地促进乡村振兴。
洛阳村苹果展销大厅
鲟鱼养殖产业配套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