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旅|研究】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专题研究(二)
时间:2020-06-01 作者:康旅控股集团 分类:公司动态 浏览:829次

五、老旧小区这么改

改造内容:基础类

包括水暖气路等市政配套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还有小区环卫及消防等,这些是比较基本的,我们希望能够应做尽做。

具体包括

道路交通、供水设施、排水设施、电力设施、通信设施、燃气设施、供热设施、环卫设施、消防设施。


安全、便捷、通畅的社区交通环境

完善小区道路系统,小区道路与城市支路应打通,小区道路应实施硬化、修复或重建,优化道路交通标识牌和标线系统等,畅通小区交通“微循环”。

小区车行道路宜整体采用排水型沥青路面;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宜采用铺装路面,并结合海绵城市理念优先考虑透水铺装材料。

步行系统用于小区居民的慢行交通,满足基本通行休闲需要,并结合无障碍设计。

改造选择的铺地风格、色彩应与小区整体风貌协调,丰富小区景观。

对路面铺装、井盖等进行维修、更新,提升小区道路品质。

小区出入口、地下车库出入口宜设置减速带。

道路改造需满足道路的消防施救条件。

有安全保障、智能监管的供水系统

对于现状良好给水管道及附属设施进行维护保养。

对于设施破损老旧严重的,进行改造更换,管材应保证安全、耐久, 管道布置应整洁有序,室外表箱统一规整。

供水管线设备等应远离垃圾收集站(收集点)等污染源,确保饮用水供水卫生安全。

水表进行一户一表改造,可采用智能远程抄表。

应按用水性质及管理要求设置计量装置,景观、绿化、设备用房等处应单独计量。

当老旧小区长期供水压力不足时,应根据市政给水管网分析压力不足原因,合理确定供水方案。

基于海绵社区、节水社区建设的雨污分流系统

构建分类分级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打造海绵社区和节水社区,推进雨水和中水资源化利用。

对于现状良好的进行维护保养。

对于管道老旧严重的,进行改造更换,管道布置应整洁隐蔽,可结合外墙改造进行喷涂弱化。

根据改造后实际情况,重新绘制小区管网图,统一整理留档。

根据相关要求,在管渠控制范围内修建建(构)筑物,挖洞、取土、开沟种植及堆放物件等现象,应制止并清理。

对雨污管网现状进行评估,从源头分流,逐户落实分流改造,根据现状确定改造范围及技术手段。

屋面雨水与阳台污水进行雨污分流改造。

建筑周边明沟统一改造为暗沟,增设盖板。


安全规范、智能互联的电力供应系统


保证用电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加装对配用电设备、用电线路等进行监测和动态管理的智能设备。

对于现状良好的进行维护保养;

对于设施破损老旧严重的,进行改造更换,杜绝安全隐患。

对于供电容量不足的进行增容改造,保障电力供应。

电表进行一户一表改造,统一设置符合规范要求的表箱,可采用智能远程抄表。

管线规整尽量横平竖直、有序规整,线槽、套管或格栅遮挡产品应安全可靠,并设置相应标识,室外表箱统一规整。


安全规范、5G覆盖的网络环境


根据现状,遵循相关弱电整治技术规范要求,有条件的可结合道路同步改造,实现电力通信线路埋地敷设。

条件所限或无法“下地”的管线,将线路集中规整走线尽量隐蔽,跨越道路的管线、桥架高度,必须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

进行无线设施建设,WIFI覆盖公共区域。

对新增广电、电信、移动、联通等线路实行统一设计、统一走管,同步建设5G基础设施,杜绝反复开挖、拉线。

管线规整尽量横平竖直、有序规整,线槽、套管或格栅遮挡产品应安全可靠,并设置相应标识。


安全规范、智能互联的燃气供应系统


原有管道排查,存在隐患的进行整改。

新设的管道燃气应按规范建设,根据不同现状,进行不同的管道燃气加装方式,确保施工质量,安全通气。

对已通气的楼栋调压箱、立管,因周边环境发生变化的,设置防车辆冲撞栏加以保护。

对于未通管道燃气的,评估小区条件,进行管道燃气改造,根据现场实际条件,采用架设、埋地、套管等不同方式,做到管道燃气安全入户。

燃气立管宜沿着建筑物外墙敷设,明设的燃气管道应美观、整齐,不影响通行。


安全稳定的供热保障系统


对既有供暖系统进行检查,对设施老化的设备、阀门及管道进行拆除。更换的设备、阀门及管道按照现行的相关规范执行。

在不影响结构荷载的前提下,供暖水管宜优先采用埋地敷设方式;否则,供暖水管应采用贴顶明装敷设方式。

供暖设施改造宜以一个集中供热区为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实施全面节能改造,应针对降低漏损、加强保温方面对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室外埋地供热管网宜采用预制聚氨酯发泡保温管。


智能分类、智能管理的环卫系统


拆除小区内原有不达标、卫生条件差的垃圾房、垃圾池,封堵楼道原有垃圾道。

垃圾桶、回收设备等应选取合适位置设置。

做好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工作。

垃圾收运点场地应硬底化,不应直接设于绿化之上可采取透水混凝土路面,方便清洗排水。

垃圾桶、回收设备等应按规范设置,不应乱张贴, 保持容器整洁完好。

有条件的建议引入智能回收设施,实现资源的有效回收利用,有利于培养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在小区的显著位置设置《生活垃圾分类公示牌》, 设置宣传专栏,宣传垃圾分类工作。

设施应定期清洗、保养。


安全可靠的智慧消防应急系统


应检查修缮小区公共部分原有的消防设施,并保证其完好、有效,更新改造老旧破损的消防设施,且不应低于原有建筑消防标准。

小区公共部分未设置消防设施的,应按照有关消防技术规定增设相应的消防设施。

原有消防水源不符合消防要求的,应通过改造使其满足国家规范要求。

小区改造涉及的道路、绿化、管线、水沟等均不应影响消防救援条件。

有条件的小区,优先结合小区公园、绿地、周边学校操场等公共区域建设地下人防设施。

应安装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并关注特殊人群住所,构建智能消防体系,全面接入“智慧消防”创新云平台。


改造内容:完善类
包括小区的建筑改造、绿化环境及停车、安防等配套设施改造提升,有条件的加装电梯等。

具体包括

建筑改造、绿化环境、邻里空间、停车设施、照明设施、电梯维护及加装、整治私搭乱建、安防设施。



安全整洁、环保节能的住宅建筑


应遵循安全、美观、环保的原则,符合区域风貌控制规划,与周边建筑、环境相协调。

对沿街建筑物较完整的外墙饰面宜进行清洗或重新饰面粉刷,并与周边环境风貌相协调。

破损、陈旧、风化严重的房屋外墙应进行防渗、粉刷处理。

漏水严重的建筑物屋面,应结合实际情况按照施工工艺流程进行修缮,以达到防水、保温、防雷和使用要求。

应对影响正常使用的护栏、扶手进行整修。

破旧、黑暗、杂乱的楼道应进行修缮整治,达到安全、明亮、整洁的标准,楼道内公共设施使用正常。

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措施应充分考虑地区的气候特点,改造内容包括外窗及遮阳、屋面、外墙等,可以综合改造也可以单项改造。


景观优美、色叶丰富的生态环境


综合考虑小区功能用地与绿化用地的需求和平衡关系,合理进行整体景观规划设计。

原有的树木和绿地应保留,并根据现状进行修复。

改造不应减少小区原有绿地面积。

充分利用各类空间、屋顶、墙面,增加小区绿地率多种植攀缘植物,以绿化建筑墙面、各种围栏、矮墙,提高立体绿化效果。

植被选择应充分考虑经济性和适用性,适地适树, 便于养护。

新增绿化不应降低既有建筑的消防、日照、天然采光、通风等条件。

采用多种种植形式,丰富空间的变化,并结合道路的走向、建筑、门洞等形成对景、框景、借景等, 创造良好的景观效果。


设施健全、文化特色突出的邻里休闲空间


体现小区文化特色,打造文化性丰富的室外活动空间。

考虑居民不同使用需求,注重活动空间功能的多样性。

对活动空间进行限定,提高场所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根据小区现状,充分利用广场、开阔场地等空间, 打造活动场所。

应控制空间尺度,化整为零,营造精致小巧的空间氛围。

根据小区现状,充分利用空闲用地、边角地带等空间,打造“口袋公园”。

在活动场地等处宜设置便民信息发布栏、智能电子显示屏等设施。


安全便捷、智慧管理的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停车系统


宜采用新建地面及地下车库、林下停车场、机械车库,优化地面车位布局等多种方式,增加停车位,缓解居民停车需求。

引入智能化停车系统及立体停车设施,合理设置(非)机动车停车位和停放区域,规范停车标识,确保车辆停放有序。

对原有停车设施被改变用途的,进行整治恢复,原有停车棚风格样式应与小区环境协调。

根据小区实际情况,补建新能源机动车停车位,配套对应充电桩与充电位置,应用智能有序充电技术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区域,充电插头应满足充满电可自动断电设施及智能化管理。

充电设施安装应符合消防及其他相关规范要求,保障充电安全。


安全、智能、特色的道路和景观照明


根据现状条件,合理布置路灯管线,改造和增设公共照明设施,达到小区夜间照明和安全用电标准。

路灯照明设施设置应覆盖单元出入口、通道、小区出入口、活动场所等。

照明设施样式选择应与小区整体风貌协调。

以经济、简洁、高效为原则,鼓励进行节能改造。

有条件的对小区照明设施进行统一规划,通过不同选型搭配结合景观突出小区特色。


安全便捷、智能互联的电梯装置


对设有电梯的住宅应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根据实际情况,对老旧电梯作相应维护保养,如有长久失修电梯,可根据需要考虑更换。

未设电梯的多层住宅,在不影响日照、采光、通风结构安全的情况下,根据相关规定鼓励增建电梯,有条件的情况可考虑容纳担架空间。

加装电梯需根据现状具体情况进行调研,结合使用要求和原有建筑的既有条件,合理确定电梯加装位置和结构形式,在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和建筑安全、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合理确定改造方案。


整洁优美、管理有序的居住环境


应做到小区内无新增违章建筑,既有违章建筑得到依法依规处理,对改变房屋使用功能、危及房屋安全的应作安全处理或恢复原状。

清理楼宇间乱堆杂物。

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整治供水、供电、供暖、供气管道及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等电气线路。

严禁电力、通信、有线电视等线缆裸露敷设。

楼层、单元、楼栋之间不应存在飞线。


视频监控、电子巡更等智慧安防系统


完善小区安防监控设施,在小区出入口及重要节点设置安防监控探头,并配置监控室等,纳入城市智慧安防工程。

对已有智能监控的小区应进行检修,更换老旧破损设备线路。

监控探头所在位置应视野开阔、无明显障碍物或眩光光源,保证成像清晰。

小区公共场所监控系统应保证全天候监控,并尽量不留盲区,监控室宜独立设置或结合门卫、物业管理设置。

视频监控系统接入消防控制室(或物业值班室)、街道综治维稳中心或派出所三级平台,监控录像保持期限不少于30天。


改造内容:提升类
包括社区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比如养老、托育、卫生防疫、康体、文化、家政、快递、商超、法律援助等设施,这些改造内容是顺应老百姓的需求,像菜单式点餐一样,老百姓需要什么就改造什么。

具体包括

养老设施、托育设施、卫生防疫设施、康体设施、文化设施、家政设施、快递设施、商超设施、法律援助。


专业护理、医养健全的养老服务设施


老旧小区改造时,结合小区规模及小区实际情况,可通过改建、购置、置换、租赁、借用等方式,配套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可统筹规划,整合相邻小区需求集中设置,节约资源与成本。

有条件的小区,可根据实际需求,在老年人服务中心配置护理型床位,推广适老化智能终端应用等技术。

养老设施改造应保证日照、通风、采光、交通等条件,应遵循易识别、易到达、无障碍、保安全的原则选址

小区宜增加居民家庭适老助老呼救系统。

小区应选择地形平坦、自然环境良好、排水通畅的室外场地,配设无障碍设施, 有条件小区宜配置康复训练设施。


安全放心、品质优良的托育服务设施


老旧小区改造时,结合小区规模及小区实际情况,可通过改建、购置、置换、租赁、借用等方式,配套建设社区托育服务设施。

可统筹规划,整合相邻小区需求集中设置,节约资源与成本。

托育服务设施改造应保证日照、通风、采光、交通等条件,应遵循易识别、易到达、无障碍、保安全的原则选址。

托育服务用房内部空间及功能应以尊重和关爱幼儿为理念,遵循安全、卫生、适用的原则,保障幼儿的基本生活质量。

增设的托育所和幼儿园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及有关政策的要求。


科学健康、智能预警的卫生防疫机制体系


老旧小区改造时,结合小区规模及小区实际情况,可通过改建、购置、置换、租赁、借用等方式,配套建设社区卫生防疫服务设施。

可统筹规划,整合相邻小区需求集中设置,节约资源与成本。

卫生防疫服务设施改造应保证日照、通风、采光、交通等条件,应遵循易识别、易到达、无障碍、保安全的原则选址。

定期开展卫生健康宣讲活动,普及个人卫生防护与疫情应对等相关知识。

利用智能手段,建立卫生防疫监测预警机制,以充分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综合健全、功能复合的康体设施


老旧小区改造时,可通过改建、购置、置换、租赁、借用等方式,配套建设社区康体设施。

应根据小区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需求,合理配置健身设施。

健身设施应保证安全,每项健身器械或场所内应设置相应的保护措施,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儿童游戏及成人健身设备及场馆,必须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并应避免干扰周边环境。

儿童游乐设施器械及场地应尺度适宜,设置必要的保护栏、警示牌等。


内涵丰富、多元共生的文化设施


用房应有自然通风采光。

结合室外空间,利用宣传栏等设施打造文化角。

新增的公共服务设施用房尽量利用原有房屋或架空空间改造,不宜新增建筑。

优先利用小区公共用房、公房租赁使用等设置。

用房应满足消防安全规范。

征得小区居民、物业同意的,并经相关部门协调许可,可结合架空层、裙房屋面空间设置活动场所。


便捷、优质的家政服务设施


老旧小区改造时,结合小区规模及小区实际情况,可通过改建、购置、置换、租赁、借用等方式,配套建设社区家政服务设施。

可统筹规划,整合相邻小区需求集中设置,节约资源与成本。

新增的公共服务设施用房尽量利用原有房屋或架空空间改造,不宜新增建筑。

设置的公共服务设施用房应满足防火和消防规范及相关规范要求。


快捷、自动、智能的快递设施


根据小区需求考虑快递设施的引进和布置。

信报箱及快递设施的设计、制作、安装和验收,应当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杜绝乱涂写、乱张贴现象。

应考虑合理的位置和大小。

独立设置于小区公共空间的,宜与景观结合。

可结合建筑外墙设置。

有条件的可设置于架空层。

设备外观、色彩宜与小区环境相协调。

应定期检查、维护。


品类完善、卫生整洁的商超设施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根据交通、环境、居住人口服务半径、消费需求等实际情况,进行选址规划。

疏堵结合,以不影响市容、不影响交通、不污染环境、方便市民生活为前提,解决占道摆摊现象,规范经营,缓解部分片区市场规划建设的不足。

经批准设置的临时便民市场应明确标识,统一挂牌划线,在指定区域范围内按要求经营。

有条件的小区,选择合适的场所设置室内便民市场

应做好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


深入基层的法律援助体系


结合小区规模及小区实际情况,宜通过改建、购置、置换、租赁、借用等方式,配套建设社区法律援助服务设施。

定期进行法律进社区活动,普及法律知识。

建立法律互动平台,免费或低费用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及民事调解服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