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旅|研究】森林城市设计应用研究成果(二)——园艺疗法与疗愈景观初探
时间:2020-05-15 作者:康旅控股集团 分类:公司动态 浏览:679次

摘要:园艺疗法最早诞生于17世纪末,属于一门交叉性的学科类型,尤其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各种压力致使人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很大一部分人都伴有情绪暴躁、社交恐惧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而园艺疗法以及疗愈景观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起到帮助人们缓解不良情绪,建立更加积极乐观情绪。

一、园艺疗法的基本含义

园艺疗法本身是一门多种学科类型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其中所包含的不仅包括园林学,还包括医疗以及心理学方面的相关内容。另外,园艺疗法本身是通过合理化建设园林,从而最终达到对于亚健康患者进行身体调节以及疾病治疗的效果。自从 20 世纪的末期,英、美、日等国家开始将园艺疗法引入到医学领域之中,并且对于重症患者、患有精神障碍的患者以及青少年的治疗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园艺疗法本身并不是直接通过医疗器械来进行治疗,是借助于园艺施工材料与方法来营造园林艺术景观,其本身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参观者放松精神并且积极培养正面情绪,另外对于参观人员通过参与园艺活动而完成心灵的复健,最终达到疗愈的目的。园艺疗法本身是一种辅助的疗法,其能够帮助参观者逐步改变心理情绪,从而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自我暗示,对于更好地帮助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二、园艺疗法的理论基础

1情感美学理论

情感美学理论是情感哲学的重要分支,试图以理性方式揭示人类的情感世界的规律。该理论认为不同的视觉冲击影响着人的冷静、快乐、减压的相关心理及生理反应,压力是由内外不同刺激共同作用细皮嫩肉的人体相关反应的反馈过程;需要调整人们的自身行为和生理功能的和谐。简单说,一个平复的过程是一个情景的产生,能引发个体舒适、平和的幸福感。当个体接受到土壤、水、绿叶、花朵、园林景观等视觉影响后,现实的景物对个体身体各部位产生相应的作用,会让个体在这种特定环境中升腾愉悦的感觉、幻化轻松的情绪。

2沉浸理论

沉浸理论强调的是一种身心的体验,在个体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场域,包括自身可以完成的困难或机遇时产生。当困难的克服程序和个体所具备的素质或能力相近或稍高时,个体愿意通过努力去尝试接受新的事物,从而提高个体的自信心、适应力。园艺疗法的实际过程其实就是沉浸理论的一种现实体现和实体验证。

3注意力恢复理论

该理论由学者威廉 · 詹姆斯提出,他认为人的意识分为定向意识和自发意识两类,个体无定向物刺激,在一定范围的情境容易产生自我意识,人在无意识情况下进行本能的反应表现,从而将人的精神从消极表现中牵引出来,积极的精神得以恢复。


三、园艺疗法的基本途径分析

1园艺治疗

园艺治疗指的是将需要治疗的患者纳入到园林植物种植的全过程之中,具体过程主要包括:整地、播种以及后期的施肥、浇水等,并且让患者参与整个植物生长的全过程,最终力求能够使得患者在这个过程当中最大限度地放松身心,并且对于参与人群自身的心理以及生理进行最大程度的锻炼。

2环境治疗

环境治疗是指让身体处于整个园林环境当中的人能够接受到各种程度的感官刺激,包括听觉、嗅觉、味觉乃至于触觉上的刺激,力求能够达到让人心情舒畅的效果,从而使患者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

3嬉戏治疗

嬉戏治疗本身主要针对的是儿童,通过在园林当中进行相关游乐设施的全面建设,从而更好地让参与到其中玩耍的儿童能够更加尽情地参与其中,逐步地帮助患者提升参与游戏的信心,并且使其能够改变原本的不良情绪,最终帮助儿童调整心态。通过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嬉戏治疗之后,身体以及身心的健康程度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四、园艺疗法主要的作用分析

园艺疗法在最开始应用时,范围以及手段都存在一定的局限,经过近 50 年的发展,园艺疗法开展的整体形势已经获得了很大程度上的丰富,并且逐步延伸出花疗法、药草疗法、植物疗法以及芳香疗法等相关的治疗方式。通过帮助参观人员更好地感受自然、舒解自身压力,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提升社交能力以及自身身体机能。由于不同的植物自身的质感、色彩以及形状都不相同,而参观人员通过与植物的密切接触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以此来逐步帮助人们树立积极向上的哲学观念与自信心。例如蔷薇等植物本身能够挥发出具有杀菌功效的分泌物,对于肺炎球菌等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银杏当中含有丰富的双黄酮能够起到化湿止泻的功效。除此之外,还有多种类型的植物能起到改善人体内分泌从而促进人康复进程的作用。


五、如何应用园艺疗法来开展疗愈景观设计

1着重进行无障碍功能分区的构建

在开展疗愈景观设计的全过程当中,必须要充分考量使用对象实际的需求,为了能够保证园林参观或者活动者在使用时的私密性与安全性的整体要求,必须要构建合理的无障碍分区。具体参与到园艺疗法当中的群体,基本以精神健康存在障碍或者亚健康的人群为主,例如:手术后恢复阶段的病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老年人等,这部分人群自身的自理以及反应能力都相对较弱,由此在疗愈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量使用者的整体安全,对于各个地区在正常道路设置的前提之下,进行无障碍通道的加设,并且路面必须要应用防滑材料来进行铺设,并且需要在道路的两边装设扶手以及栏杆,从而保证行动不方面的人群能够顺利地应用无障碍通道,如果某个区域的坡度相对较大,则应该加设无障碍电梯,保证园林使用的人员能够在特殊的环境当中进行正常的运动。另外,整个园林景区当中的指示标志以及休息设施必须充分考量使用人员自身的需求,例如在休息椅上必须要进行靠背以及扶手的设置,而且必须要对于材料自身的牢固程度进行反复测试,从而保证其具备足够的承重力,休息设施的设置必须要设计成为圆润的样式,而且在尖角的部位必须要进行防护设施的设置,避免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各种意外而受到伤害。整个疗愈景观设计的核心就是无障碍,并且尽可能通过人性化的设置以及布局能够让使用者更好地体验到无障碍设施对于人的尊重与方便。疗愈景观设计过程当中,功能分区是其中另外的一个重要问题,使用者的需求通常较为多元化,由此必须要依据私密性的整体要求来进行园艺活动区、休息区以及私人等相关功能区域的设置,并且在每一个功能区域都可以通过瀑布、假山以及植被来形成自然的分割,保证使用人员在各自的区域当中不会受到干扰。对于希望获得安静以及独处的使用人员可以在此区域之内展开沉思以及冥想;如果患者的身体行动不便,则可以在休息的区域范围内开展社交活动;而针对参与社交活动的使用者则可以在活动区域范围内与其他的使用者开展分享以及交流,从而更大范围地扩大疗愈景观的适用范围。

2针对自然元素展开合理的配置

疗愈景观本身属于具备较高综合性的生态景观类型,通过进行各种相关自然元素的搭配以及整合,最终来进行更加贴近自然环境的空间以及景观,保证使用者在使用过程当中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自然的整体魅力与美妙,最终达到激发正向的情绪,并且逐步消除人体身心障碍的目的。要想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各种自然元素本身应用的治疗效果,在进行配置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充分考量到精神方面的因素,在对于使用者自身的因素以及良好体验的整体基础之上,力求能够最大限度地针对人体机能的整体作用进行改善。在整个疗愈景观设计的全过程当中,植物是最为主要的自然因素,由此必须要综合考量植物本身的味道、花期以及整体的生长速度,在植物的栽植过程当中,应该充分考量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类型,例如木芙蓉、枸杞、金银花以及石榴、蔷薇等。从而从视觉上让人感受到富有层次的植物群落,通过相关研究发现,绿色在整个人体的视野当中占据比例为 25% 时,其所能够体现出的心里障碍消除效果最佳,由此建议在此原则的指导之下,来选择具有丰富色彩以及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群,并且充分应用视觉美学来营造出四季皆有且完全不同的植物种群类型。在进行疗愈景观设计的全过程当中,石与水是必不可少的自然元素。水本身作为造景元素,不仅有具备净化空气以及调节温度的基本功能,而且其本身对于更好的提升空间整体的舒适度与灵动感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充分体现出水体本身的垂落、喷涌以及流动从而更好地进行水文景观的营造,并且呈现出动态的整体循环。由于石头丰富的形状以及种类使其具备更高的造景价值,由此,在湖泊以及溪流的周边,可以应用石头来制造驳岸,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整体的自然风貌。针对落差相对较大的区域或者功能区域,可以应用太湖石来堆砌假山,这样一方面能够更好体现出遮蔽效果,另外,通过与水体的密切结合,能够体现出动静皆宜的整体感官体验。有自然因素本身具备天然的感染力,由此要想能更好地体现出疗愈景观设计的整体理念,必须要充分把握不同自然元素自身的美学价值以及造景能力,之后开展自然元素的合理搭配,从而提升其灵动性与整体活力。

六、结论

在社会以及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医疗理念也在逐步发生变化,而在医疗理念整体快速发展进步的大背景之下,人们对于园林景观本身的疗愈功能更加重视,通过园艺疗法能够更好地帮助人释放自身的心理压力,并且进一步强化自身身体的机能,最终达到提升生活质量的整体目的。疗愈景观整体设计必须要更好地体现出自然景观本身的保健作用,在设计中必须要以功能区的布局作为基本原则,并且针对各种自然景观进行合理的搭配,从而更好地营造出更加丰富的景观空间。


参考文献

[1] 范婷,黄春华 . 园艺疗法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J]. 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6)

[2] 徐守明 . 园艺疗法及其园林应用探讨[J]. 现代园艺,2017(10)

[3] 刘鲁 . 疗愈景观环境设计经验谈 [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3(5)

[4] 杨晓明,田国行,邢俊敏 . 园艺疗法及其园林应用 [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5)

[5] 卢春丽 . 园艺疗法及其园林中的应用[D].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


END